
万向精工作为试点先行
11月的一天清晨,精工公司四车间傅叶军经理照惯例在车间巡视生产情况,不同于以往挨个口头询问、查看表格的传统方式,傅叶军站在车间悬挂的显示屏下,一眼便清楚地知晓机器运行与生产情况。他手指着头顶的轮毂单元生产线综合看板向我们介绍说:“这是设备数据采集项目带来的便利,现场情况一目了然,目前试运行了几个月,感觉很是方便。”
自2021年3月以来,万向钱潮大力推进数智工程,围绕“七步七定”,以“一个中心、两大管理平台、四大运营系统、五大QC级示范”为抓手,从KPI指标设定和拆解着手,围绕实现目标与绩效,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精益基础完善与数据标准化工作。为推进数智工程,加强基础数据建设与应用,万向钱潮聚焦现场,在钱潮整体推进设备数据采集,并以万向精工作为试点与标杆,开展设备数据采集项目。项目试点启动至今,分为三期阶段性进行,目前已采集共320台机器,经过调试各车间已经稳定运行。数采项目的落地为数智管理赋能,提升了运营效率。
精工公司试点项目负责人宗振宇谈起这大半年的数采工作,可谓是苦乐参半,遇到过不少困难与挑战,大家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死磕”精神,齐心协力,终于让项目全面推进,落在了实处。
不畏险阻 迎难而上
“他们开玩笑说精工叫‘万国牌’,五花八门,什么品牌、厂家都有,这是我们数采项目最头疼的一大事。”
试点项目刚开始推行,项目组就遇到一个大难题。“他们开玩笑说精工叫‘万国牌’,五花八门,什么品牌、厂家都有,这是我们数采项目最头疼的一大事。”精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设备的品牌有十几种,控制器、开放协议、生产年代、产品型号都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数采项目坚持“应采尽采”的原则,从五花八门的设备中统一提取出数据可谓是难上加难。
项目推行到二期时,项目组发现,有四十多台数控设备都没有网卡,只能通过IO采集到产量、节拍等少量信息,且数据准确性并不可靠。二期一共采集226台,倘若四十多台机器数据没有采集完全,将会影响整个采集数据库的全面和准确性。宗振宇回忆起当时的困境,甚至一度担心项目就此推行不下去。“如果信息量过少,那我们的采集就失去意义了,但这是绕不过去的坎,无论如何,一定要将这个问题解决。”
设备原厂家提出第一个方案,在机器上插上一个CF卡。但凭借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卡放在机器上很容易被触碰,损坏率也比较高,成本消耗过大,很快就被项目组否定了。方案二是更换主板,但主板造价昂贵,且一旦主板更换,里面的程序、控制器等还要更换重组,很多供应厂家已经无法联络,方案落地较为困难。
那段时间,宗振宇日思夜想,每天与数采供应商打数通电话,商议解决方案。在设备科的协助下,他们找到一台机器让供应商调试,又联络设备原厂家提供技术支持,三方齐心协力两个多月,终于找到解决方案——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采集。这种从未有过的新尝试,让大家心里都没底,经过多次试验和运行之后,采集工作一切顺利,终于松了一口气。
敬业奉献 保障生产
“老设备最怕动,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不去做,无论如何我们要把数采项目推行下去。”
数采项目需要和每台设备打交道,找准门路,具体解决。工厂里有很多机器已经运行多年,而大家都很清楚,老设备最怕动。但是,这些设备是生产线上的重要一环,更是数采项目绕不开的。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不去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数采项目推行下去。”
有一回,项目组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台老设备在进行数采调试时,由于内存过小,突然停机,重启之后一直报错。彼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为了不耽误生产,项目组负责人与供应商连夜排查,从计算机内部系统升级,到各种技术手段调试,挨个排查问题,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发现导致报错的原因竟然是主板松动,让大家感到哭笑不得。机器正常运行了,生产节拍又出现了问题,又是一天的排查与尝试,终于在数据库日志缓存那里找到了原因。两天没日没夜的加班奋战,问题得到解决,看到机器再次投入生产,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任何时候,一定是生产优先,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帮助优化生产,不能给他们造成麻烦。”为了不耽误生产节奏,项目组往往选在一线员工吃饭或者下班之后,趁着休息的间隙抓紧调试。一旦出现机械故障,无论何时大家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任劳任怨,全力解决。秉承着这样敬业奉献的精神,数据采集工程已经顺利推行了两期,为精工公司的车间生产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与改变。
优化提升 成效显著
“数据采集项目帮助员工及时响应故障、持续优化生产、解决瓶颈工艺,使得产线透明化、工作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
自从数据采集项目推行之后,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在工作上都多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查看根云平台。生产节拍、淬火参数、机器运行状况、一次性下线合格率等数据,从前需要电话询问和现场勘查才能得到,现在只需查看数据平台即可,方便快捷、清晰了然。
在数采项目推行之前,如果某台机器的转速过快,从发现、反馈到解决,这些环节中有不必要的等待流程。如今,在后台即可以实时监控到设备状况,设置好边缘值范围,一旦超出就会发出警报,设备科可以第一时间及时响应,问题解决迅速且流畅,避免了流程上的拖沓与浪费。
数据采集使得产线透明化,每天的开机、停机、故障、运行等参数实时上传到平台,信息公开互通,节省了沟通成本,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重心可以利用数据进行优化改善。有些瓶颈工艺,光靠人工监控记录,很难发现具体原因,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可以清晰地明确“雷区”,质量部因此可做出预警防错措施,有效解决瓶颈工艺的问题。此外,数据采集到的生产节拍,可以分析出最优节拍范围,由此进一步优化生产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负责人宗振宇表示,“数采项目使得信息公开,工作智能,避免了人工带来的诸多隐患,采集之后的数据报表给车间生产分析打下了基础,为公司优化改善带来益处,这是我们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精工公司设备数采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行,为万向钱潮围绕数据与流程优化为支撑的闭环管理提供了数据采集与数据统计基础。目前,万向钱潮稳步按计划推进数智工程,首先在精工公司试点落实,同步在钱潮轴承、传动轴公司等进行设备数据采集,进一步深化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深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助力业务提升。
数据采集与数据统计仅是一个起点,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标准化、数据管理的流程化工作知易行难,任重道远。但为了获得数据价值,公司稳步持续推进数智工作。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数据做出更加明智和强大的业务决策,这是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万向钱潮数智创新中心、流程与IT管理部以及工厂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设备数据采集项目一定能够顺利落地,为钱潮数智工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