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修钳工高级技师 傅建龙——
万向节厂锻造部有一位从事设备维修工作37年的老师傅,他有着一手绝活——常见的设备故障,他只用“听、摸、看、量”就能很快判断故障位置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1984年,傅建龙来到万向钱潮,开始了机修钳工的职业生涯。三十七年来,他一直在万向节厂锻造部从事设备维修工作。
刚到锻造部当机修工时,面对着一台台“庞然大物”,傅建龙非常忐忑。当时,他文化程度并不高,为了掌握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他迎难而上,一边抓紧向老师傅学操作技能,一边一有空就看书钻研理论基础。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细心观察老师傅的工作方法,领悟要点;而设备厂家技术员调试维修时,他更是紧盯细节,虚心求教。
通过刻苦的学习和钻研,傅建龙取得了机电一体化大专学历,并从一个钳工学徒,成长为了机修钳工高级技师。就这样,他始终以执着的劲头,以不断的勤学勤练和积累,从“一窍不通”的“锻造盲”成长为全公司最牢靠的行家里手。
成为行家里手的傅建龙,无论设备碰到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他一出手,立刻“手到病除”。说起傅建龙的锻造设备维护技术水平,同事们个个竖起大拇指,一个字——“服”。
一次,一台进口的热模锻压力机出了故障,维修人员一时束手无策。傅建龙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即仔细检查,发现是气阀出了问题。进口的气阀要14000元一只,使用寿命又难以保证。为此,他自己动手制作气阀。他根据设备原理画了设计图,到车间亲手制作。自制气阀成本只要几百元钱,安装后设备运转正常,而且更加耐用。之后他将车间所有设备都换上了自制气阀,使用至今没有更换过。厂家的技术人员看到他自制的气阀,连连称赞。
作为公司的机修技术大师,对傅建龙来说,工作需要就是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傅建龙常会接到维修电话,每次他都二话不说立即赶到现场。一次,一台下料设备出了故障,晚上8点多,他刚上完白班下班回家,接到电话后立即又赶回车间,到10点多设备修好恢复生产。他又留下来继续值班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几乎24小时连轴转。虽然累,但他将工作摆在首位,三十七年始终恪尽职守。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傅建龙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节能降本、工艺攻关方面工作,先后完成了攻关项目45个、创造经济效益2100万元,被授予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杭州市职工十大杰出名师、杭州市职业技术带头人、萧山区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难能可贵的是,傅建龙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到企业内的技术交流和培养人才中。他把自己几十年来掌握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带领他们共同提升。他带出的众多徒弟中,有的担任了工段长,有的担任了机修组长,这些徒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企业骨干。